習近平總書記強調“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。”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,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。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施工現場管理的融合,孕育出更智能、更高效、更安全的新型生產工具,是賦能項目建設提質增效、管理升級的重要途徑。
成德線土建5工區項目積極探索高效精準的施工現場管理模式,創新應用“安全質量二維碼”技術,化身工地小幫手,為施工現場智慧化、精細化、標準化、信息化管理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。
項目“安全質量二維碼”集成了產業工人信息、安全隱患上報、危險作業安全巡檢、物資設備、配電箱巡檢、消防設施巡檢、操作流、質量控制等八大板塊,這些功能共同作用于施工現場的每一個環節,實現了信息的快速傳遞、問題的及時處理以及資源的優化配置,從而全面提升了施工現場的管理效率。 以“智”促安 護航安全生產 產業工人二維碼帽貼。為每一位建設者打造了專屬的數字身份,輕輕一掃,每名工人的基本信息、緊急聯系人、三級教育、入場教育、安全技術交底、入場體檢、特種作業證件等信息一目了然,有效解決傳統管理中人員對不上號、責任落不到人、資料查驗不便等問題。一人一碼、信息全覆蓋,實現對人員的精準管理與監督,讓頂替他人作業、不符合施工要求、培訓時長不夠等隱患問題無處藏身。 安全隱患上報二維碼。搭建起全員參與安全管理的重要渠道,所有人員通過掃碼、拍照即可參與隱患上報,系統內所有人員均可查看每條隱患詳情,對現場管理人員下達指標要求,在線實現“隨時上報隱患、及時提醒維修、動態跟蹤整改、及時跟進處理進度”全流程管理,不僅對項目安全標準化管理起到了積極作用,也可作為人員安全履職的重要依據。 危險作業安全巡檢二維碼。為高風險作業加上了一道安全鎖,根據項目起重吊裝、動火作業、有限空間作業等危險作業要求,施工中按照預設的內容進行檢查并拍照上傳,通過落實危險作業前的安全條件確認,明確每日安全管理重點和危險點,從而降低安全隱患產生的概率。 以“智”賦能 推動提質增效 機械設備,物資設施二維碼。恰似為每一臺設備都烙印上神秘而獨特的符號,設備的型號、性能參數、維護記錄、運行狀態等信息,在二維碼的世界里清晰呈現,一覽無余。這使得設備管理猶如擁有了智能導航,更加科學、高效,讓設備故障對項目進度的干擾降至最低,為項目的生產進度提高了堅實保障。 配電箱巡檢二維碼。持證電工通過掃描配電箱巡檢二維碼,檢查電箱情況并拍照上傳形成檢查記錄,如實上報配電箱巡檢狀況。安全管理人員通過后臺記錄復核巡檢結果,落實配電箱日常巡檢規定動作,確保巡檢制度落到實處,實現“真巡檢”。 消防設施巡檢二維碼。將二維碼貼在消防器材上,里面有滅火器、消火栓等器材的類型、有效期、使用方式等具體信息。巡檢員日常檢查時,直接用手機對滅火器、消防栓進行掃碼,就可實現點檢,方便快捷。拍照上傳后臺留存數據,系統管理員可后臺查看巡檢及是否有漏檢情況。出現問題時,巡檢員可實時掃碼將問題及照片進行反饋,可大大節約信息傳遞時間,降低人員勞動強度。 以“智”提盾 筑牢質量基石
操作流程二維碼。將復雜的施工流程分解轉化為直觀的數字指南。工作人員無論身處何時何地,只需拿出手機輕輕一掃,規范的操作流程便躍然眼前。這如同為每一個工作環節都安裝了精準的導航儀,確保工作步驟準確無誤,為提升工作的標準化程度打下基礎。
質量控制類二維碼。施工技術人員在關鍵施工節點按照二維碼預設表格實施檢查,實時上傳相關實測數據和影像資料,實行線上流程審批,確保質量管控措施切實落地。
閱讀延伸 成德線土建5工區項目由川交橋梁公司承建,起于廣漢市南豐鎮洛小路與天府大道北延線交匯處附近,經小漢鎮、德陽市旌陽區至德四路基,總投資12.44億元,開工令開工日期為2023年12月31日,總工期1373日歷天,是成德眉資同城化“2環3射”骨干通勤網絡的市域(郊)鐵路成德線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。